我沿着江边走了很久,终于到了一个渡口小镇。 码头边上,一座新搭的“病讯亭”特别显眼。 亭子上贴着一张大大的告示,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《疫情流水》。 我凑过去仔细看了看,上面写着:今日发热三人,均来自东巷;昨夜呕吐病例已隔离;西村水源检测正常…… 字是真够难看的,但是内容却很清晰,条理分明,跟当年我在南坊墙上随手写的数据雏形简直一模一样。 这感觉,就像是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,亲切又感慨。 这小镇不大,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消息传得飞快。 午后,镇上突然有十几个人集体腹痛腹泻,而且都集中在镇中学堂附近。 这下可炸开了锅,有人立马翻出《通录》对照症状,怀疑是井水污染。 我心说这届群众可以啊,还会自己查资料了! 结果检测报告很快就出来了,水质清澈,酸碱平衡,根本没问题。 几个上了年纪的郎中,经验主义害死人,一口咬定是“寒毒入体”,要用猛药攻泻。 “攻泻?亏他们想得出来!”我在心里吐槽,这要是真吃坏了东西,再一顿猛泻,不得把人泻脱水了? 学堂里的学生也不是吃素的,直接站出来反对:“还没查清楚,不能乱用药!” 我混在围观的人群里,想看看他们到底怎么处理。 只见几个穿着统一制服的人,正在挨家挨户地询问饮食细节,还拿出一张纸,开始画什么“进食轨迹图”。 哟,可以啊!这是搞流行病学调查了! 我仔细观察着他们的工作,发现他们并没有急着开药方,而是耐心地询问每一个病人的饮食习惯。 “昨天都吃了什么?在哪里吃的?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?” 问得那叫一个细致。 就在这时,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说:“我……我吃了新做的米糕。” 我心中一动,米糕? 我又看了看其他的病人,发现他们也都曾在同一家铺子里买过点心。 “有意思……”我嘀咕了一句,蹲下身子,仔细查看小女孩带来的米糕残渣。 这米糕看起来白白嫩嫩的,闻起来也挺香,但是…… 我眼尖地发现,在糯米粉里,有一些细微的黑丝。 “这是……”我眯起眼睛,仔细辨认了一下,“霉变葛根?!” 葛根这玩意儿,是好东西,能清热解毒,生津止渴。 但是,一旦霉变了,那可就成了毒药了! 我不动声色,没有直接点破,而是走到路边的药摊前,装作帮忙的样子,有一搭没一搭地跟药摊老板聊着天。 “老板,最近生意不错啊?”我笑着问道。 “还行还行,托您的福。”药摊老板是个老头,笑起来脸上全是褶子。 “哎,说起来,前些年有种假茯苓,也是这般颜色,煮久了会析出絮状物。”我装作不经意地说道。 我说这话的时候,特意提高了嗓门,确保周围的人都能听到。 果然,我看到那几个“方证使”的脸色微微一变,其中一个人立刻走了过来,客气地问道:“这位先生,您刚才说什么?关于茯苓的?” “哦,没什么,就是随便说说。”我摆摆手,装作不在意的样子。 “先生,您能不能再说一遍?我们对这个很感兴趣。”那个方证使追问道。 “我说,前些年有种假茯苓,颜色发黑,煮久了会析出絮状物。”我又重复了一遍。 那个方证使听完,立刻转身跑回人群,跟其他人嘀咕了几句。 没过多久,他们就取了一些米糕的样本,放到锅里煮。 我站在一旁,静静地看着。 果然,没过多久,锅里就浮现出了一些黑色的絮状物。 “就是这个!”我心里暗道。 真相大白了! 点心铺的老板为了增加米糕的口感,在糯米粉里掺入了劣质的葛根粉,而且储存不当,导致葛根霉变,产生了毒素。 这老板也是够黑心的! 解决方法很简单,催吐导滞,把肚子里的脏东西都吐出来,再辅以甘草汤解毒。 消息一传开,那些腹痛腹泻的人,赶紧按照方子吃药。 没过多久,症状就缓解了。 一场危机,就这样被化解了。 我看着那些忙碌的身影,心里充满了欣慰。 “这才是真正的医疗体系啊!”我在心里感慨道,“人人皆医,不再依赖于某个英雄,而是依靠整个体系的力量。” 解决完问题,我悄悄地离开了人群,准备继续我的旅程。 “哎,先生,您等等!” 我刚走出没多远,就被那个方证使叫住了。 “先生,请留步。”他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,恭敬地说道:“先生,您医术高明,见识广博,不知可否留下姓名,以便我们日后请教?” “不必了。”我摆摆手,淡淡地说道:“路是踩出来的,不是问出来的。” 说完,我头也不回地走了。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 留下那个方证使,一脸茫然地站在原地。 身后传来一阵议论声。 “这人是谁啊?好厉害!” “不知道,没见过,不过他说得对,路是踩出来的!” “是啊,咱们不能总是依赖别人,要自己想办法!” 听到这些话,我微微一笑,加快了脚步。 是啊,路是踩出来的。 只有自己走过的路,才是最真实的。 而我,已经找到了属于我的路。 就在这时,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。 “铺子的事儿,不能就这么算了。”"铺子的事儿,不能就这么算了。" 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,噗通一声,在我平静的心湖里砸出了圈圈涟漪。 我停下脚步,缓缓回头。 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镇的街道上,将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暖橙色,却掩盖不住人群中隐隐涌动的怒气。 几个汉子正摩拳擦掌,朝着点心铺的方向走去,嘴里还骂骂咧咧的,无非是些“黑心肝”、“丧良心”之类的词汇。 哎,这事儿确实不能就这么算了。 我心里叹了口气,正打算过去看看情况,就听到人群中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:“都给我住手!” 人群骚动了一下,让开了一条路。 我看到小满,那个火脉教育的总督,正站在人群前面,脸色严肃。 渠童,那个共议阁的记录官,也紧随其后,手里还拿着一卷纸。 “今天这事儿,大家都很生气,我理解。”小满的声音不大,却很有穿透力,一下子就压住了人群的嘈杂,“但是,打砸铺子解决不了问题!罚一个人容易,防百人难。我们缺的不是律令,是预警!” 好家伙,这话说得漂亮! 我心里暗暗赞叹,这小满年纪不大,觉悟倒是挺高。 渠童也适时地站了出来,展开手中的纸,大声说道:“经过共议阁的商议,我们决定,设立‘食材试尝岗’!每批入市的干货,必须经过三人试吃,并留观半日,记录反应。如果出现问题,立刻追溯源头!” “试吃?!”人群中一片哗然。 “没错,就是试吃!”小满点了点头,继续说道:“这项制度,不仅仅是为了今天的米糕事件,更是为了保障我们大家的食品安全!从今天开始,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督中来!” 说完,她转头看向点心铺的方向,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至于这家铺子,我们会依法处理,绝不姑息!但是,我们更要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,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!” 当天,一张崭新的告示,贴在了病讯亭的旁边。 上面写着“食材试尝岗”的详细规定,以及招募试尝员的通知。 让我惊讶的是,告示贴出当日,就有一位老妇人,颤颤巍巍地提着一篮子腌菜,来到了共议阁。 “各位大人,这是我家自己腌的咸菜,我想让你们帮我试试,看看有没有问题。”老妇人一脸认真地说道。 那一刻,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 这才是真正的“人人皆医”啊! 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神医,而是每个人都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,都要参与到保障自身健康的行动中来。 晚上,我独自一人坐在江边,研磨着药草。 江风拂过我的脸庞,带来一阵阵清凉。 白天发生的一切,像电影一样,在我的脑海中回放。 就在这时,两个少年从我身边经过,他们的对话,引起了我的注意。 “你说,要是没有渠先生、小满大人,咱们能搞定吗?”一个少年问道。 “他们也不是天生就会啊,不也是从错里学出来的?”另一个少年回答道,“现在轮到我们了。” 风拂过水面,吹散了我手中刚碾好的药末,如尘似雾,飘向远方。 我忽然明白,路从来不是谁铺的,是一代代人用脚踩出来的。 我收拾好药草,站起身来,准备回到客栈休息。 “等等!”一个声音突然从我背后传来,带着几分犹豫。 我转过身,看到一个少年正站在不远处,手里拿着一块石头,似乎想要扔向什么地方,但又有些犹豫不决。 “你……你要做什么?”我问道。 少年抬起头,看了我一眼,眼神复杂。 他紧紧地攥着手中的石头,咬了咬牙,说道:“我……我想去砸了那家点心铺!”